剛剛!國家醫保局:這類醫療器械全國賦碼
剛剛,醫用耗材醫保編碼覆蓋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
01 IVD編碼維護工作,全國啟動
2月23日晚,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印發醫保體外診斷試劑編碼規則和方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到,為加快推進統一的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形成全國“通用語言”,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醫保發(2019〕39號)有關要求,研究制定醫保體外診斷試劑編碼規則和方法。
要求督導本地企業完成相關產品的信息維護工作。國家醫保局門戶網站“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動態維護”窗口設置了“醫保體外診斷試劑”維護模塊,已向體外診斷試劑相關生產、經營企業開放維護。
在這之前,體外診斷試劑一直游離于醫保編碼的覆蓋區域外。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副秘書長兼學術交流與教育培訓部主任楊建龍之前對賽柏藍器械指出,醫保編碼的覆蓋工作在其他耗材領域都已完畢,所有醫療機構都已完成貫標,就差IVD了。
不久前,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關于體外診斷試劑類產品維護國家醫保信息編碼的通知》,要求體外診斷試劑生產、經營企業開展體外診斷試劑類相關產品醫保編碼信息維護工作。
現在,這項工作已開始全國啟動。
具體規則和方法如下:
02 編碼“各自為政”時代將結束,監管維度升級
醫用耗材、體外診斷試劑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以往各地基于生產監管、招標采購、醫保報銷等不同用途,使用不同版本的編碼,更抬高了監管難度。
而統一醫保編碼的貫徹落實,將徹底改變這一局面。以耗材編碼為例,通過建立明確的分類標準,將龐雜的耗材品類剝離至最小單位,實現一品一碼,堵上了招采、使用、結算等環節的漏洞。
醫療器械營銷專家王強指出:“以前的編碼雜亂,藥監局是一套編碼,醫保局又是一套編碼,醫院自己也有一套編碼。現在統一的醫保編碼,把耗材分到最小單位,看到這個碼以后就能知道產品的具體情況,便于招標、結算。另外,醫院要做DRG也離不開分類代碼。”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曾提到,通過統一編碼和分類可以實現“三可”,即“可比較、可監管、可分析”。
“可比較”是通過統一分類和編碼實現各地、各醫療機構之間數據的互認,推動高值醫用耗材在地區間、醫療機構間的數據比較,信息公開透明。“可監管”是可以強化對生產流通使用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促進各部門聯動共同做好監管。
“可分析”是可以實現國家和各省市之間高值醫用耗材的數據互通,開展大數據分析運用,提高治理能力,也可以大大減輕企業在各地招標采購環節重復報送產品信息的壓力和負擔。
不僅如此,國家醫保編碼全覆蓋后,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也將發揮更大影響力。
2月7日,國家醫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華波赴北京市調研醫保信息化標準化工作時強調,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全面建成,管好用好平臺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推進醫保信息化標準化的重要任務。要鍥而不舍推進醫保信息業務編碼貫標工作,加快提高數據質量,加強醫保大數據應用。
平臺匯總海量數據,監管顆粒度也將細化。
在醫保基金監管方面,耗材串換時有發生。王強指出,大數據打通后,通過進項和出項的比對,就可發現端倪。
“像浙江的三流合一大平臺,可以掌握各類耗材進貨數量,如果串貨,問題會在庫存上反映出來。結算在線上完成,也有相關單據,可以實現強監管。但建成這類平臺,需要大量資金,多數地區不具備條件。不過,統一醫保信息平臺的數據全部建立起來后,應該可以達到這種層次的監管。”
“現在,已經有省份推進地方招標信息向國家醫保局平臺的平移。未來各省如果在國家平臺交易的話,價格數據就都能掌握。目前各省都沒有打通,由于各省的物流配送等情況不一樣,一般而言耗材價格有的省高、有的省低。平臺如果打通,企業最新的價格打出去以后,全國都知道了,甚至可能是全國執行。”
新的監管環境下,企業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考驗。
【來源:賽柏藍器械 】

相關閱讀
- 超大聯盟集采將執行,28種耗材市場調整在即2024-04-28
- 3類高值耗材集采來襲2023-12-04
- 倒查一年半,骨科耗材整改2023-11-28
- 周五開標!14省聯盟帶量采購,涉10種耗材2023-11-21
- 28類耗材集采,公布最新進展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