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破解抑郁癥等發病機理的新發現
發布時間:2012/12/7 10:28:35
最新一期的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PNAS)》發布了上海交大研究團隊一項重要成果。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吳強的科研團隊發現一種特殊蛋白質調控機理,闡明了原鈣粘蛋白家族在大腦中細胞特異性表達的分子機制。這一研究成果對科學家破解人類基因組的編碼調控機制,以及破解精神疾病發病機理將產生深遠影響。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吳強5日介紹,人腦含有上千億個不同的神經細胞,每個神經細胞又形成上萬個特異性突觸連接。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人腦的神經細胞也各不相同,而構成其差異的“身份密碼”就是由“原鈣粘蛋白群”決定的。吳強說,如精神分裂癥、自閉癥、抑郁癥,甚至腦腫瘤等大腦疾病,都可能是因為神經細胞某種蛋白質表達出現問題。如今這一“身份密碼”如何產生得以破解,對于研究此類疾病機理將起到關鍵作用。
吳強形容說,人的每個基因都有若干個激發其活性的“發動機”,稱為“啟動子”;還有一個增強其活性的“加速器”,稱為“增強子”。在一條DNA染色體上,它們往往相隔甚遠,它們如何自選組合決定了細胞的差異性,而它們如何選擇、連結,是由“絕緣子結合蛋白CTCF”和“染色體粘連蛋白Cohesin”決定的。二者都至關重要,不可或缺,它們控制著原鈣原蛋白“啟動子”的選擇,組成每個神經細胞獨特的“身份密碼”。
國際評審專家對于該研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揭示的調控機制在基因表達調控領域具有廣泛意義。專家認為,進一步的研究將有助于人們對復雜神經網絡形成機理的理解,并促進對腦腫瘤、精神分裂癥、自閉癥等大腦疾病發病機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