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械采購公共平臺對市場影響幾何
5月中旬,中國醫療器械采購公共服務平臺進入試運行階段不久,簽約規模就已達到500億元,與200多家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由此可見,這個新生的專門針對醫療器械采購工作建立的服務平臺,對未來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據運營方介紹,該采購服務平臺將助力解決目前醫療器械集中采購中存在的監管不力、價格虛高等主要矛盾和問題。然而,它到底能不能實現這一目的,眾多業內人士都表示將拭目以待。
聲音:集采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朱慶生5月15日在“中國醫療器械采購公共服務平臺試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醫療器械采購行為是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配置醫療器械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大型甲類醫用設備由國家衛生計生部門組織集中采購與管理;常規設備根據采購計劃,按照政府集中采購、委托第三方招標、醫院自主招標以及直接采購等形式進行采購;醫用耗材由省、市衛生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和自行采購。
“由于體制和機制的矛盾,醫療器械集中采購存在制度缺陷、監管缺位、服務缺失、市場壁壘等現象。”該協會另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集中采購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6個方面:一是監管缺位導致采購行為不規范,盲目采購、重復采購、高價采購等現象仍然存在。并且,在大型高端進口醫療設備采購中,商業賄賂仍然存在。而在醫用耗材采購中,只招不采和不準二次議價導致企業之間缺乏充分的價格競爭。二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大到數千萬元、小到幾元的醫療器械,因為質量問題引發了許多醫療糾紛。另外,由于很多用戶對國產醫療器械不信任,導致國產醫療器械的采購率與使用率較低。三是供需雙方對采購事項所掌握的信息不對等。一些醫療機構試圖通過廠家集中競價的方式加以改善,但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導致招標采購的隨意性較大,失去了集中競價的意義。四是缺乏評估評價體系標準。我國在醫療器械的質量、價格、服務3個關鍵方面缺乏統一的行業評估體系和標準,在安全方面也沒有統一的評估體系。五是專家分布不均、水平不一。各地醫療器械集中采購專家的覆蓋面不均、專業水平不一,工程、材料、臨床和管理專家結合不緊密,直接影響了評標質量與招標結果。六是產品編碼不統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質檢總局、海關總署、統計局和中國物品編碼中心9個部門各有一套醫療器械分類編碼。編碼體系不完整、規則標準不統一、器械名稱不一致、產品信息不全面、編碼資源不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管理與產業發展。
規劃:公共平臺暢通采購
“近年來,一些國內外設備經銷商挖空心思,利用各種手段賄賂和腐蝕醫療器械流通領域各環節人員,尤其是國外設備商不僅高價銷售產品,還賄賂和腐蝕相關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給我國正常的商業環境和市場秩序帶來了極壞影響。而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作支撐的采購平臺作為一種工具和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擊相關違規操作和違法行為,破除產品多級代理、環環加價的弊端,阻擊醫療器械流通領域的‘灰色交易’。”中國醫療器械采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單位醫采陽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初寶說。
據介紹,中國醫療器械采購公共服務平臺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和中世貿發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建設。該平臺采用統一的醫療器械企業庫、產品庫、編碼庫、資質庫、采購目錄庫、技術參數庫、歷史中標價格庫,建立了采購系統、電子商務系統、信息服務系統和金融服務系統,可以為相關集采中心、醫療機構和產銷企業提供醫療器械在線交易、在線競價、在線結算、在線融資、在線監管等服務。另外,該平臺還建立了市場服務體系,涉及金融服務、采購信息、市場信息、質量評估、價格評價、質量報告、市場報告、采購指數、服務評價、產品目錄、產品編碼、數據交換、誠信企業評選、優質產品評選、企業認證、數字認證、信息定制、供應鏈融資、物流服務、保險服務,以及企業宣傳、產品展示、技術推廣、培訓咨詢、傳播會展、產業園區建設等項目。
林初寶認為,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公開透明的網上交易,有助于統一流程標準、規范交易行為、平抑設備價格、降低醫療成本、抵制和預防腐敗,從而使醫療器械采購真正成為公開、公平、公正的陽光交易,促進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相關負責人也指出,該平臺將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促進研發生產與使用需求的無縫對接,對醫療器械產業轉型升級,國產醫療器械產業水平整體提升,破解制約國產醫療器械發展應用的障礙起到重要作用,也便于對上市銷售的醫療器械產品進行跟蹤、再評價,收集不良事件信息,并及時調查、分析、處理,對已注冊的醫療器械組織開展評價與再評價,提振用戶對使用國產醫療設備的信心。

相關閱讀
- 醫械巨頭攜手電商掀行業新風暴!2015-10-21
- 醫療器械采購國家級平臺7月上線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