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啟示錄:醫療界亟需臨床數據改革
盡管科學與技術領域在過去十年里實現了驚人的進步,但是現代藥物研發的工作卻依然是一項復雜而耗資巨大的工程。據塔夫茨藥物研發中心(Tuft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rug Development)數據顯示,全球僅有7%左右的早期藥物最終投入了市場,平均研發成本達26億美元。考慮到如此之高的研發成本,再加上一種藥物從實驗室階段到真正能夠提供給患者使用平均需要12年的時間,臨床試驗流程顯然需要一波新的改革。
試想一下這種情況:當云計算、移動互聯、社交網絡等這類技術進步日復一日地改變著我們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時,我們卻沒有看到這些技術被無縫地整合入現代藥物開發的制程中。
我認為這種局面即將發生改變。
新型的移動技術擁有巨大的潛力,能夠更快速、更安全也更高效地將新型、重要的藥物送到患者手中。就整個行業而言,我們需要探索不同的方式,利用移動醫療技術,將基于疾病分子層面得出的傳統類型的臨床數據,與新型的行為數據整合到一起。
我在不久前的一次出國旅行中發現,韓國或許正是最有希望利用移動醫療數據推動臨床測試進一步發展的國家。雖然這個國家還沒有美國的紐約州大,但卻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數字聯網最普及的社會之一。將近80%的韓國人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18至24歲年齡段人群的智能手機擁有率更是達到了壓倒性的97.7%。
我最近去了一趟首爾,這是全球臨床測試發展水平第一的城市。我參加了一個美國商務部組織的為期五天的貿易代表團,由部長潘妮·普利茨克(Penny Pritzker)率領。我在那里結識了一些韓國的高層政府官員,其中包括保健福祉部(Minister of Health and Welfare)的官員,還有來自當地生物科技機構及行業協會的管理人員們。從和他們的交談中,我意識到,韓國強烈期望成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龍頭國家,就像他們在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所贏得的聲譽那樣。
作為一個技術驅動型經濟體,韓國政府看到了技術在推動科學發現方面的潛力,而且他們已經擁有了著手開發這一領域所需要的醫療基礎設施。在參觀首爾的韓國延世大學西富蘭斯醫院(Severance Hospital)時,我對這點看得十分清楚。這是一間世界級的醫院,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技術最先進的醫院之一。這間醫院的架構仿若一座購物商場,擁有一座專門用于臨床試驗的設施,一處大型的醫療旅游診所,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機器人手術中心。
如果你考慮到韓國全國境內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聯網水平,還有該國意圖利用科技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繁榮發展的企圖,那么肯定很容易就能看出,將移動醫療數據與傳統臨床研究結合起來,將能讓我們開展很多了不起的工作。移動技術能夠收集海量的現實生活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能夠給出揭示患者病情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還包括涉及生活質量及其他數據的相關信息,揭示出某種藥物為社會帶來的價值,這類信息在向監管機構演示某種藥物的價值時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個絕佳的實例就是六分鐘的步行測試,這經常被用于測試患者的病情發展程度。然而,如果你曾經近距離接觸過與某種長期性疾病苦苦作戰的患者,那你肯定會有這樣的親身體會:所有患者都有狀態好的時候,和狀態不好的時候。一名患者能完成的步行距離,或許在今天會長一些,到了明天卻又短一些。移動醫療數據有望發揮出關鍵作用,描繪出患者在一段時期內更為詳盡也更加全面的能力狀況,而非僅靠一次指定日期的測試來提供信息。
當下正是在臨床研究中結合移動醫療數據的時機所在。在世界各地,未能得到滿足的醫療需求不斷增長,醫療成本持續直線上升。全球有近30%的人口在現代醫學觀點看來都有超重或肥胖之嫌,貧困及中低等收入國家的超重人口更是占到了全球的60%以上。在中低收入國家中,慢性疾病所導致的死亡人數在過去二十年里已然翻了一倍不止。移動醫療技術所能收集到的這類行為數據,不僅能在肥胖問題及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慢性疾病的管理中發揮出重要作用,也能提供相關數據,有助于全面展現一種藥物為患者帶來的作用及影響。
當你評估醫療行業在過去二十年中的發展進程時,絕對無法忽視移動醫療在與臨床應用進行結合后所能發揮出的額外價值。數據已經準備就緒,現在就讓我們利用它們來改善患者的病情,為需要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式吧。

上一篇:2015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展望
下一篇:外資醫療器械占據高端市場不低頭
相關閱讀
- 可穿戴醫療將在2016年呈爆發式增長2016-02-19
- 智能硬件的“求醫”之路,傳統醫療器械再造才是主流2015-06-29
- 盤點那些用手機變成的醫療設備2015-06-16
- 醫療器械數字化推動移動護理2015-03-25
- FDA批準Watchman左心耳封堵術設備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