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招標采購“防火墻”亟待升級
5月初的“西門子被調查”一事,因“跨國巨頭”、“商業賄賂”、“政府調查”等敏感要素而迅速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一時間激起各種各樣的議論聲。然而,喧鬧未平,劇情急轉,西門子方面已經發出“澄清聲明”。雖然目前看來這只是一場“烏龍事件”,但是在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醫療器械市場紛繁復雜的“生態環境”,非常值得我們討論和反思。本期起,我們通過“西門子事件背后的思考”系列文章來說一說醫療器械招標采購、進口壟斷等業內敏感話題,歡迎廣大讀者參與討論。
1 設備采購腐敗案件屢有發生
近年來,公眾對部分醫療器材價格虛高流露不滿。不可否認,部分醫療器材價格虛高是導致“看病貴”問題的一個因素,而招標采購環節的暗箱操作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近年來,醫療器材招標采購中的違法案件屢見報端,僅今年4月就爆出多起涉及醫療設備采購的貪腐案件。例如,湖南省瀏陽市多名基層醫院院長涉嫌醫療器械采購腐敗,案件嫌疑人員已被刑拘,正在進一步調查中。4月下旬,陜西省檢察部門公布了一起涉及醫療設備采購的受賄串案,咸陽、安康、漢中3市6家公立醫院的負責人涉嫌違法。
“醫療設備采購是商業賄賂的‘重災區’。從近年來各地查辦的案件來看,醫療系統腐敗多涉及醫療設備采購。”最高人民檢察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檢察官對記者說,由于醫療器械使用的專業性和差異性,醫院能夠輕易地在制定產品參數時鎖定特定廠家。醫療設備廠商或代理商通過行賄醫院主管領導和相關科室負責人,使醫院按照廠商或代理商提供的參數設定采購標準,使得表面上的公開招標變成“明招暗定”。另外,一些代理商用高額回扣利誘醫生提高耗材使用量。由于某些醫用耗材利潤驚人,因此還出現經銷商虧本將設備賣給醫院,然后通過耗材使用賺取高額利潤的做法。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招標采購、定價等環節存在較大“可操作空間”,存在“暗箱操作”和“潛規則”等行業不正之風,成為不正當利益鏈滋生蔓延的溫床。醫院和使用科室對于醫療設備的配置和參數有決定權,從而給“定向招標”提供了空間。而且,醫療設備招標采購往往涉及金額較大,“回扣”極具誘惑性,因此一些醫療系統工作人員不惜鋌而走險跨越法律紅線。
2.修補采購漏洞迫在眉睫
“迫切需要完善醫療器械定價、采購制度和標準,加大監管力度。”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說,醫療設備采購要形成專業監督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供應商、新聞媒體、社會公眾互為一體的監督體系,避免通過設定特定技術參數,有傾向性地招標。
“醫療設備采購腐敗案件時有發生,暴露了醫療設備招標采購環節的問題,對其監管亟待加強。”上述檢察官說,醫院負責人和科室管理人員的權力較大卻缺乏有效監督,為部分人員受賄提供了便利。幾乎所有的醫療設備采購腐敗案件,都存在醫療系統對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建設流于形式、權力運行缺乏監督制約的問題。
一些業內人士呼吁,填補醫療設備采購的監管漏洞迫在眉睫。對于醫療設備采購,雖然有關部門早就建立了相關監督機制,醫療機構也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但難以有效阻止腐敗土壤滋生的勢頭。由此可見,醫療器械招標采購“防火墻”亟待升級。
“希望嚴格執行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強化醫療器械招標采購管理,并優先國產設備采購。”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會長、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毅新說,目前的醫療器械采購過程需經政府采購和醫療機構的招投標程序。欲進入實施集中招標采購省份的市場,招投標是途徑。2014年無疑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政策大年,一系列規章制度制定并推出,監管趨嚴。但是,就政府招標采購運行來看,卻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如醫療機構在采購規則上限制某些企業參與,在結果上出現部分企業壟斷市場、價格越招越高;或者違背市場和經濟規律,使一些常用產品因價格偏低而不能正常供應,嚴重影響了健康事業,也破壞了市場規則,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還有,醫療器械招標主體繁多,有省級、市級、各區縣、各醫院、軍隊等,由于對醫療器械集中采購政策解讀不同,導致各地在執行政策上的差異性很大,企業疲于應對各地招標體系的紛繁復雜、地區間的
差異和多變的打分系統,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財力,導致中標難度增大;另外,部分地方仍然執行“二次議價”政策,導致企業即使已經完成招投標,銷售卻無法開展,仍面臨二次議價。
“目前在醫療器械特別是高值醫用耗材采購過程中存在集中度低、采購價格不透明、內外有別等問題。應加快醫療器械全國統一集中采購的步伐,加強監督管理,掐斷醫療器械采購環節的不正當交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說。

相關閱讀
- 14億醫療設備,采購大單來了2025-04-18
- 醫療設備采購,國產爆單!2025-04-01
- 醫療設備采購密集啟動,北京、海南、河南……2024-11-19
- 貴州省醫療設備集中采購大單!僅剩3天2017-06-20
- 北京3600家醫院耗材、設備采購使用要改革!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