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報道美用誘導多能干細胞培育出軟骨
發布時間:2012/10/31 13:41:32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30日(北京時間)報道,最近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成功地在小鼠實驗中培育出軟骨,可用于修復組織、研究軟骨損傷和骨關節炎病癥等。研究人員認為,iPSCs有望成為病人專用人造軟骨組織的來源。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10月29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論文作者、杜克醫學院整形外科手術教授法希德·蓋拉克介紹說,iPSCs的技術能將成熟干細胞轉化,使其具有胚胎干細胞的屬性,可以實現無限供給,并能變成任意類型的組織。“我們這次成功讓iPSCs發育成沒有再生能力的軟骨。”
由于iPSCs功能強大,實驗中需要克服一個難題,讓其發育成完全一致的軟骨細胞,能產生膠原蛋白并維持軟骨,同時要剔除iPSCs可能形成的其他類型細胞。為此,研究人員從成年小鼠的成纖維細胞中采集iPSCs,用生長物質處理培養,誘導它們分化為軟骨細胞。他們還將軟骨細胞特制成能表達綠色熒光蛋白的細胞,一旦iPSCs成功變成了軟骨細胞,就會發出綠色熒光,從而很容易將軟骨細胞和其他細胞區別開來。特制細胞也能產生膠原蛋白等更多的軟骨成分,并表現出天然軟骨特有的硬度,這表明它們在修復身體軟骨缺陷方面非常有效。
關節軟骨是關節中的一種減震組織,讓人們在行走、爬樓梯、跳躍以及日常活動中避免疼痛。但日常磨損和外傷會降低保護效果,還可能發展成骨關節炎。由于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很差,所以骨損傷和骨關節炎也是老年病的主要原因,甚至需要更換關節。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將用人類iPSCs來培育軟骨。“目前對骨關節炎還沒有治愈的方法,也沒有遏制軟骨耗損的有效療法。”蓋拉克說,“除用于細胞療法,iPSCs技術還能為病人提供個體專用的細胞和組織模型,篩選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