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擬推重大工程創新計劃,生物工程等或入圍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作為驅動發展的持久動力,將在十三五規劃中獲得重點強調。考慮到當前我國在創新成果方面存在區域、行業以及板塊分布的不均衡,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在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同時,重點發掘國企和大學的潛力,學習其他科技強國的先進經驗,出臺重大工程創新計劃。從前期研究看,生物工程、新材料、5G網絡等領域可能進入政府扶持計劃。
隨著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持續減弱,創新對增長的意義卻在逐步增加。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只要有錢就可以無限度投資,投下去就有回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投資的空間尚存,但是相對來講不如過去。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經濟合理增長就要逐步把動力轉向創新,把投資和創新緊密結合起來。
據記者了解,我國對科研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2013年,中國科研(R&D)經費占GDP比重首度突破2%;企業R&D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總量七成以上。到2014年,國內專利申請量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國際專利申請量僅次于美國、日本,年增長率18.7%,世界第一。
然而,這樣成績仍不足以快速拉動經濟增長,有必要針對當前我國創新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讓創新工作再次提速。根據“十三五”創新驅動戰略重點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研究課題組的研究,不平衡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分布區域不平衡,成果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尤其是深圳,該市2014年申請國際專利的數量占到全國總量的47%。其次,分布行業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通訊、生物等領域,機械加工、農業、能源等領域的創新成果相對不足。再次,分布板塊不平衡,民營企業成為創新的主力軍,國有企業、大學的潛力未能完全發揮。
中國生產力學會創新推進委員會顧問鄭新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現在國企創新的動力不足。過去還可以借口說沒錢,但現在石油石化企業年利就達上千億元。汽車產業領域大型國企創新都沒動力,有動力的反而是奇瑞、吉利等民企。所以有必要建立新的激勵機制,發揮國企的創新潛力。現在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需要改變只看有形資產忽視無形資產的老觀念,將管理、創新都列入考核。”
要發揮國企創新潛力,鄭新立認為,可以學習借鑒美國經驗,包括推出重大工程創新計劃、引入風險投資機制、吸引全世界人才、創建軍民兩用的科技生產企業等四個方面,尤其是第一條。他介紹說,美國政府每隔幾年會推出一項或幾項重大工程創新計劃,比如當年的曼哈頓計劃重在發展核電技術,星球大戰計劃集中發展航空航天技術,信息高速公路法案是為了發展信息傳輸網絡。近年來,美國又致力于開發頁巖氣,發展生物質能源,并提出了再工業化的口號,這也都是為了推動重點領域的創新。
另一位“十三五”創新驅動戰略重點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研究課題組負責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勁亦表示,中國企業欲發展技術的領先優勢,必須采取以開發極端技術為目標的技術創新模式,從而成功地成為世界技術創新的進攻者和防守者。技術經濟和技術創新在中國具有長期的研究積淀和優勢,要讓科研成果商品化、產業化、資本化,這方面主要靠財政發揮作用,當然金融也要發揮作用。
具體談到十三五期間我國政府可選的重大工程創新項目,鄭新立認為,可以考慮生物工程、新材料、5G網絡等領域。他說,早在1999年,中國就加入了人類基因組計劃,承擔其中1%的任務,成為參加這項研究計劃的發展中國家。年初,中國農業科學院、華大基因等又公布了水稻功能基因組育種數據庫。現在通過基因技術,有望讓奶牛年產奶8噸,最高甚至能達到12噸,現在國內正常產量則只有1噸到2噸。此外,還可以通過基因測序避免遺傳病。所以,在我國發展生物工程,既有基礎也有前景。
在新材料方面,建議主要瞄準碳纖維、石墨烯等既能夠減輕重量又可以提升強度的項目。在芯片領域,超前布局5G網絡,爭取最終能夠建成全球最為便捷的WiFi網絡,這樣也有助于降低上網費用。
不過,鄭新立也同時提醒,這些項目的推進還是要以需求為導向,讓企業自主決策,政府主要工作在于定政策,并對選定項目進行一定的財政補助。尤其要吸取此前的一些教訓,避免無核心技術就迅速推廣從而導致失誤。楊偉民亦強調,要依靠市場發現創新點,政府的職責是凈化市場,讓市場自覺發揮作用。

相關閱讀
- “十三五”規劃即將亮相 醫療難題受關注2016-03-03
- 預計“十三五”期間醫療器械行業將迎來重磅利好2015-09-06
- 國產二代基因測序儀面世 填補了產業鏈上游設備空白2015-08-14
- 衛計委:公立醫院改革將如何影響醫療器械產業?2015-08-07
- 美媒盤點2014年八大創新 基因測序居首位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