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來山西省運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借助社會力量加強監管工作
2012年以來,山西省運城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充分發揮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新聞輿論監督、部門協同監督以及人民群眾自主監督等各社會各界作用,加快構建企業自律、行政執法、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立體監管模式,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得到了顯著加強。
一是借力人大評議突破發展瓶頸。5月份,運城市人大常委會啟動了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工作評議。該局積極配合人大評議調查,通過內部討論剖析和廣泛征集社會各界意見,歸納整理為4個方面27個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主動與人大領導和代表委員廣泛接觸,邀請他們參與日常執法,深入了解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為食品藥品監管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組織召開以“菜品檢驗人品、誠信決定生存”為主題的全市餐飲業誠信建設大會,通過組織對餐飲單位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在餐飲單位門口醒目位置懸掛紅、黃、黑三種顏色的誠信公示牌,提升餐飲行業的誠信意識,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二是延伸監督網絡提升監管效能。6月份,該局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街道干部及熱心食品安全的社會人員中選聘了首批108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員,作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偵察員、信息員、宣傳員和“智囊團”,在開展全市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專項督查、小餐飲監管專項調研、大中型餐飲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等重大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凝聚部門合力彌補薄弱環節。該局結合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早餐夜市、街邊流動餐飲攤販、城鄉紅白喜事集體聚餐、農家樂等小餐飲點多面廣的熱點、難點、弱點工作,積極聯合教育、監察兩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學校食堂監管切實落實食品安全責任的意見》,強化學校主體責任,明確部門職責分工,以專職食品安全管理員設置、食堂承包經營、糧油米購進報備、散裝油購用等為重點在全市組織專項行動。在此基礎上,推動市政府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出臺《關于加強小餐飲監管落實食品安全責任的意見》,細化落實食藥、住建、工商、商務、食安辦以及地方政府的責任,協力彌補薄弱環節,消除了監管盲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