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總局又給了醫械人2個月時間!一定要搞懂這6大增值稅比對規則!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將原定于2018年3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增值稅納稅申報比對管理操作規程(試行)〉的通知》(稅總發〔2017〕124號,以下簡稱《規程》),延遲到5月1日實施。《規程》順應了營改增以后的新特點、新形勢,延期實施便于各級稅務機關做好系統調試、基層業務人員培訓、納稅人宣傳輔導等準備工作。目前來看,《規程》中有許多變化需要重點關注。
要點一:規范不征稅開票行為
營改增后,不征稅開票這一全新開票模式應運而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發票管理若干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45號)附件《商品和服務稅收分類編碼表》中,正向列舉了目前“未發生銷售行為的不征稅項目”的12種情形。
此外,《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改增試點若干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首次明確不征稅開票的規范開具辦法。公告規定,“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在商品和服務稅收分類與編碼中增設6‘未發生銷售行為的不征稅項目’,用于納稅人收取款項但未發生銷售貨物、應稅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的情形,使用‘未發生銷售行為的不征稅項目’編碼,發票稅率欄應填寫‘不征稅’,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針對這種變化,《規程》完善了不征稅開票的申報對比規則。《規程》第五條規定,“當期開具發票(不包含不征稅發票)的金額、稅額合計數應小于或者等于當期申報的銷售額、稅額合計數。”因此,納稅人應對照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45號等文件要求,準確選擇商品和服務稅收分類編碼開具增值稅發票,尤其針對發生不征稅行為開具增值稅發票時,正確選擇以數字6開頭的不征稅編碼項目;同時,發生征稅行為開具增值稅發票時,切不可錯誤選擇不征稅編碼項目,繼而導致比對異常,影響辦稅效率。
要點二:及時辦理優惠備案
《規程》增設了“增值稅優惠備案信息”比對項目。《規程》第五條規定,“納稅人當期申報免稅銷售額、即征即退銷售額的,應當比對其增值稅優惠備案信息,按規定不需要辦理備案手續的除外。”
在《規程》出臺之前,《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稅收減免管理辦法〉的公告》(總局2015年第43號公告)第十四條的規定,備案類減免稅的實施可以按照減輕納稅人負擔、方便稅收征管的原則,要求納稅人在首次享受減免稅的申報階段在納稅申報表中附列或附送材料進行備案,也可以要求納稅人在申報征期后的其他規定期限內提交報備資料進行備案。也就是說,之前備案類減免稅可以在申報的同時備案,也可以在申報期后備案。但2017年12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公布失效廢止的稅務部門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目錄的決定》(國家稅務總局令第42號),全文廢止了2015年第43號公告。
因此,之前與《規程》規定有沖突之處的2015年第43號公告已全文廢止,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應在申報比對前辦結優惠備案,以免影響當期申報比對。此外,《規程》還制定了“納稅人僅因為相關資格尚未備案,造成比對不符的,應當對稅控設備進行解鎖”這一條款,也就是說,如果僅僅因為優惠備案尚未辦理而造成申報比對異常的,可以解鎖清零,無須啟動異常比對流程,繼而流轉下一崗位核實。
要點三:異地稅款納入比對
自營改增實施以來,提供建筑服務、銷售不動產、出租不動產等納稅人按規定異地預繳稅款不在少數,納稅人可以選擇一般計稅方法或簡易計稅方法計算預繳稅款,同時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申報表填表說明中亦明確上述稅款填列在主表“第28欄①分次預繳稅額”及附表四中。《規程》出臺之前,受制于金三系統限制,跨省、跨市的異地入庫稅款填列在報表中,但大多并未實際比對。
《規程》第四條明確比對信息范圍,其中包括納稅人稅款入庫信息;第五條明確申報比對規則,其中包括預繳稅款比對,亦即申報表中的預繳稅額本期發生額應小于或者等于實際已預繳的稅款。
因此,在《規程》實施后,異地稅款將納入比對。涉及異地稅款入庫的納稅人,應重點關注入庫信息在企業內部及時、準確傳遞以及增值稅申報表的正確填列,避免因內部信息傳遞滯后、報表欄次錯誤填列等原因造成比對異常。
要點四:特殊企業適用特殊規則
《規程》針對特殊企業也有特殊規定。例如,《規程》第五條明確:“實行匯總繳納增值稅的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可以不進行票表比對”。在日常工作中,匯總繳納增值稅的總、分機構大多采取預征率模式繳納增值稅,報表、發票、繳稅無法一一對應,也就無從談起票表稅比對。但這并不代表匯總納稅納稅人可以放松對發票開具、報表填列的規范要求,相關企業仍應規范開具發票,同時在總、分機構間及時傳遞銷項、進項信息,準確填列增值稅申報表。此外提醒總、分機構納稅人應在申報前報送總、分支機構全部信息,在金三系統中準確、完整登記。
要點五:提速異常比對處理
過去稅務機關辦理比對異常處理時,設置前臺申報崗、異常比對處理崗和復核崗三個崗位,流程亦較為煩瑣。《規程》規定僅設置申報異常處理崗一個崗,可以解除異常的,對稅控設備解鎖,無法解除異常的,再交由稅源管理部門核實,如發現涉嫌虛開發票等嚴重涉稅違法行為,經稽查部門分析判斷認為需要稽查立案的,轉交稽查部門處理。
要點六:后續變化及時關注
《規程》明確“各省稅務機關可以在上述比對規則的基礎上,根據申報管理的需要自主增加比對規則。”《規程》并沒有全國“一刀切”,各地可以針對本地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比對規則。
因此,納稅人應持續關注所在省份近期可能自主出臺的比對規則,對照范圍、資料、流程、規則,準確辦理日常增值稅納稅申報。同時,納稅人應及時更新增值稅發票新系統開票客戶端,及時升級商品和服務稅收分類編碼庫為最新版本,準確選擇編碼,填列發票欄次內容,規范日常開票行為。
《規程》的出臺,緊跟當前稅務部門“放管服”的新形勢,緊密貼近營改增時代開票新特點,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個發票、報表、稅款三方比對規程,實則蘊含了規范開具發票、嚴格報表填寫、提速納稅申報、提升納服質效的豐富內涵。
【來源:中國稅務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