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七成醫療器械中國貼牌制造
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第七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蔡天智指出,“2014年世界醫療器械市場70%的產品是中國企業制造的,但未必是中國企業的牌子,可能是通過OEM方式進入的。中國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品牌很少”。
中國診療設備仍是逆差
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驅動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中更加重視“質量”方面的轉變,向著更均衡、更高值、更持久的方面增長。“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2014年醫療器械對外貿易增速放緩。2014年中國醫療器械出口200.23億美元,同比增加3.56%,增速下降了6.36個百分點。2014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口157.71億美元,同比增長5.52%,增速下降了14.75個百分點。”蔡天智說。
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順差為42.52億美元,其中醫用耗材、醫用敷料、保健康復、口腔設材等四類處于順差,而診療設備出口為89.55億美元,進口為113.95億美元。“中國診療設備還是逆差。”診療設備有X射線診斷設備、超聲診斷設備、功能檢查設備、內窺鏡檢查設備、核醫學設備、實驗診斷設備及病理診斷裝備等,大多屬于高性能醫療器械。
蔡天智解析:“2014年,70%世界醫療器械產品是中國企業制造的,但未必是中國企業的牌子,可能是通過OEM方式進入的(OEM指的是定牌或者貼牌生產)。”據了解,我國高端醫療器械主要靠進口,檢驗設備出口占85%,心電圖出口占90%,中高端監護占到80%,高檔生理記錄占到90%。
“一帶一路”有助于產生中國品牌
“我國產品的特點是知識產權少,自有品牌少。”蔡天智表示。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發展自主品牌的醫療器械提供了環境和條件。“一帶一路”覆蓋了44億人口,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1萬億美元。我國出口到亞洲國家的醫療器械占整個出口市場的33.12%,而我國需要從中亞國家進口大量的醫療器械原料,與其這樣,不如把高分子類產品直接輸入到中亞國家,在那里進行組裝,在當地進行銷售。
蔡天智認為,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企業家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產品創新與質量控制兩方面,一是對專利保護意識將增強,二是對產品穩定性、均一性要求更高,三是產學研聯盟意愿更強烈,四是推廣將進入實效。
2015年貿易額達400億美元
2015年醫療器械國家市場將摒棄同質化價格競爭轉向差異化質量競爭,對行業在結構調整和市場結構優化方面起到引導作用,勢必影響我國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專業化水平。WTO推進貿易便利化,將為“質優可信”的中國產品進一步拓展國際貿易市場提供便利。
蔡天智預測,2015年中國外貿發展的國際、國內環境并沒有根本性改善,但外貿發展也有很多機遇,2015年中國對外貿易將有望實現與GDP基本同步的增長速度,與經濟新常態相匹配,2015年中國 醫療器械貿易額可達400億美元。

上一篇:醫療器械注冊費中美對比一覽
下一篇:我國確診首例輸入性MERS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
- 展會通知 | 2023第4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2023-09-07
- 剛剛!國家開會:鼓勵創新醫療器械上市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