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出爐!2018年醫改重點都在這了!
3月5日上午九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醫藥產業領域,包括三醫聯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藥械審批制度改革、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等。
以下是賽柏藍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整理的有關醫藥行業的內容。這些內容都與藥企息息相關,醫藥人必須關注起來!
▍加快實現全程追溯
原文: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解讀:近年來,趨嚴的醫藥政策正淘汰掉一批不合規的企業。糾正這股不正之風,既是進行藥品追溯的前提,又是原因。對藥品進行全程跟蹤,保障藥品質量的重要舉措。從質量責任來看,生產、流通、零售、終端各環節,應該怎樣來劃分責任,這也是追溯作用的關鍵所在。
▍推進分級診療
原文: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分級診療。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
解讀:建隊伍、分病人、多報銷、增補貼,基層醫療將發揮更大作用,也將帶動基層用藥市場的擴容,特別是慢病用藥的市場擴容。
分級診療下,二級以上醫院巳經進入了全面限制、唯價減速的時代,但基層醫院市場卻正進入全面放開、快速奔跑的階段,接下來,藥企的關注點必須從大三甲醫院擴展到基層。尤其是醫聯體把縣級醫院和基層社區捆綁,這可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推進醫保支付改革
原文: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
解讀:目前,各地相繼推進醫保支付改革,細化執行按病種付費等。這意味著是什么病就按什么方案治,超標部分醫保直接拒付。主要治療用藥當然不愁賣,而輔助用藥或將備受打擊。對于醫保支付改革,仍是各藥企關注的焦點。
▍支持中醫藥
原文: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
解讀: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兩年我國中央部委陸續發布的中醫藥行業各項發展的扶持政策文件超過10份,很少有哪個行業的扶持政策文件發布頻率可以與中醫藥行業匹敵。我們堅信,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中醫藥這一中華民族的瑰寶,將有望迎來飛躍式的發展。
▍推進“互聯網+”
原文: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解讀:“互聯網+”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醫藥行業也不例外。我們也能看到,主流藥企紛紛發力線上,互聯網+醫藥發展動力十足。尤其是不久前國家食藥監總局還發布了《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讓醫藥行業對“互聯網+”又充滿了希望。
▍基本醫保補助再提高
原文: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 40 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險。
解讀:基本醫療及大病保障,國家投入增加,地方及個人也將同步增加,總數達到450元每人,同時還引入市場機制,大病醫保報銷比例不低于50%,這將有利于重大疾病用藥持續穩定的市場增量。
▍康復行業要騰飛
原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
解讀:將給康復行業帶來大利好,康復器具、康復設備、康復醫療機構等,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支持社會辦醫
原文: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
解讀: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辦醫是關乎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同時,多元化社會資本涌入,也將助力社會辦醫擴容和整合,成為社會辦醫療機構持續發展的強勁推動力。這對醫藥行業帶來的革新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污染防治的攻堅戰
原文: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下降。重拳整治大氣污染,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 30%以上。
解讀:環保的話題,相信近年來對于每一位醫藥人來說都不陌生。在以前,藥企往往愿意被罰款也不愿進行環保投入。如今,有了環保停產季,環境保護稅也開征了,在國家的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一些污染大戶的藥企,很可能需要投入相當于幾年利潤的資金,來進行環保改造和冶理才能生存下去。
▍減稅減費
原文: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
原文: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
解讀:稅費問題歷來備受包括醫藥工業等制造業關注。近年來,醫藥行業一直呼吁降低稅費,營改增、兩票制等政策施行后,藥企感受到更加直接的財稅壓力。上述措施對于醫藥企業來說可謂重大利好。
▍大力簡政
原文: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決不允許假冒偽劣滋生蔓延,決不允許執法者吃拿卡要。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原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重點是照后減證,各類證能減盡減、能合則合,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
解讀:對于“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相信很多醫藥人會特別有感觸。能在網上辦的就在網上辦,不能在網上辦的就要爭取一次給辦好。這樣對于藥企而言,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來源:賽柏藍器械】

相關閱讀
- 國家考核組:福建耗材價格虛高問題不容忽視2018-04-25
- 安徽要大變局,醫療器械廠商受沖擊2017-10-13
- 醫改創新典范三明市盯上醫療設備融資租賃了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