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給醫鬧來一針“鎮定劑”
時下,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依然嚴峻,醫患糾紛又頻頻發生,醫院的安保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為何會出現這種僵局?不得不承認,目前整個醫療體制中存在重大弊病,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改革的具體方案復雜且牽涉面廣,創建平安醫院、推廣應用智慧醫療技術即是其中的重要途徑。
如何構建平安醫院?
雖說我們的重點應當放在智慧醫療,但就目前技術發展狀況來看,首先還是應該要加大醫療機構的安全防范建設。這里醫療機構不僅包括醫院,還包括社區中心、診所等整個醫療機構。而在醫療機構的安全防范建設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
首先,要有一個全面、規范的設計思路。
在防范點分布規劃上,應以門診大廳、水電、計算機中心、監控中心、藥庫中心等關鍵部位為重點。而在系統規劃上,監控、錄音、門禁、報警系統等技防系統必不可少。例如,錄音設備可以在發生糾紛的時候存儲證據,報警系統(包括應急報警系統)可在糾紛發生時及時地通知相關人員響應處理;在點位布控位置上,應由專業人員調研、分析,根據醫院的實際需求合理布防。另外,各安防子系統之間務必實現集成互聯。如當視頻監控探測到明火,可聯動消防安全門進入打開模式,同時報警系統響應發出響應警示,以確保醫患人員安全疏散。
其次,在整個醫院的安全防范體系中,應實現人防與技防相結合。
技術防范系統發出訊息以后,響應的主要是安保人員以及醫院相關負責人。如,監控中心發現異常現象報警以后,保安要及時到達現場處理。除了建設監控系統和增強安保人員專業素質外,還需匹配一套完善的巡更系統,以輪班制規定安保人員定時巡查,以確保安全事件發生后,安保人員可在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及時報告、及時準確處置。
再者,要完善醫院的安全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將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醫患人員的安全。
當前,醫療機構尤其是二甲以上醫院基本都有配備一套相對完整的技防系統,然而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一些設備出現或“感冒”或“發燒”癥狀,很難實現系統之間的有效聯動,極易延誤事件處理的良機。這也暴露出,醫院與諸多單位類似的通病——“重建設、輕維護”。
事實上,醫院技防系統的效益集中體現在運營階段。為確保系統7×24小時保持長時間正常穩定運行,醫院或需做到定期的設備巡檢與系統檢測(甚至可與相關部門不定期進行系統實戰演練)、保障安防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系統與設備都是無生命的,很多事情最終還是需要人來完成。因此,人防建設是落實安防建設的最終歸宿。
如何應對醫鬧事件?
首先,應對醫鬧事件之前,要對醫鬧事件的性質進行一個判定。
目前的醫鬧事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病人的治療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值,患者或其家屬在情緒上出現較大波動,此類醫鬧事故是出于自身對醫療結果的不滿,這類需要相應的調解機構介入;另一類是純屬鬧事,為了一點利益或者榨取補償,胡攪蠻纏,擾亂秩序,應對這種狀況則需建立嚴厲的懲處制度。基于以上兩種不同情況,需要有一些相對公正的鑒定機構做甄別,確定性質后,以不同的解決方法處理。
其次,需要進一步健全醫院安全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
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識與防范技能。
以上所提及的安全防范手段以及應對措施主要還是起到事后處理作用。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醫療的看病難、看病貴、醫患糾紛,則需做到標本兼治——就是要拿醫療衛生管理體制“開刀”,并加大宣傳力度,推動智慧醫療應用落地。
智慧醫療的愿景
近兩年來,智慧城市概念頻頻被媒介提及,而智慧醫療概念則在公眾的視野之中卻相對陌生。事實上,智慧醫療是智慧城市服務民生的重點。
智慧醫療是以先進的物聯網感知技術、信息集成技術為依托,打造的智慧型醫療信息大數據平臺。這些數據包括醫院、社區、家庭等健康醫療機構的數據以及醫療事故的數據、病人的數據等,可實現醫患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使得醫療服務真正邁向智能化,從而提高預防疾病、看病診斷、臨床研究增強可靠性、加強協作性、醫院的互聯性,以及醫院的便捷性。
智慧醫療作為一個城市基礎服務項目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而安防技術將在智慧醫療中可以起到一個輔助保障作用。
智慧醫療應用普及之后,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將可以成功錄入患者的信息,包括看病,掛號、收費信息。這樣既可滿足患者高效掛號、遠程看病、遠程診斷,還可方便各家醫院、醫生之間以及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交流。待到這一愿景全面實現后,醫療機構和醫患人員的安全壓力或可得以減輕。如此一來,亦或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糾紛事件的發生率。

相關閱讀
- 大批醫療機構建設潮蓄勢待發2021-02-23
- 千億蛋糕誘惑 多家公司加緊搶灘智慧醫療2017-06-01
- 衛計委李斌:重點支持幾類醫療設備推廣應用2016-11-21
- 這起醫械賄賂案件,全國醫療機構都在當反面典型2016-08-31
- 北京847個醫療機構空白村建設 明年建成分級診療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