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醫療旅游單位獲贈4臺Philips“智能救心寶”除顫儀
5月23日,全球醫療行業領先企業飛利浦公司在海口向海南醫學院、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和南山旅游文化景區三家單位捐贈四臺“智能救心寶”體外自動除顫儀(AED),用于緊急救治心臟驟停的患者。
我國心臟性猝死患者居世界之首
“心臟性猝死”是指各種心臟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我國心臟性猝死患者居世界之首,每年發病人數超過50萬,并有逐年遞增的趨勢。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與工作壓力的加大,沒有相關病史的“健康人”罹患心臟驟停的人數也逐漸增多,為心臟驟停的防治帶來更大的挑戰。
及時除顫患者存活率可達90%
據悉,我國目前心臟性猝死搶救的成功率尚不足1%。究其根源,除了急救手段單一導致錯過最佳救治時間,缺乏必要設備配置以及公眾缺乏心臟驟停和室顫的急救知識等,也是重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每延遲除顫時間1分鐘,復蘇的成功率將下降7~10%,在心臟驟停發生1分鐘內行電除顫,患者存活率可達90%,超過12分鐘則僅有2—5%。
由于心臟驟停在短時間內具有高致死性,因此,目擊者立即施救,有條件者及時除顫,可以極大地提升心臟性猝死復活的機率。積極推進自動體外除顫設備(AED)和使用技術的普及,建立公共體外除顫網絡,正是對抗心臟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
我國公共場所普遍缺少除顫器
由于“心臟性猝死”在全球范圍內的高發病率,很多發達國家都將除顫器作為與消防設施同樣重要的公共安全設施,并在立法層面加以保障,以確保發病者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除顫救治。而我國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場所和設施中,很少能看到公眾除顫術必需的除顫器。即便配備有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場所,由于缺乏必要的宣傳、引導和救助責任機制,很多設備最終也淪為擺設。
因此,推動AED體外自動除顫設備和技術的普及,把AED的應用走向院外、院前,讓更多的普通人學習和掌握AED的使用,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急救事業迫切的發展任務之一,也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作為全球醫療行業的領導者,飛利浦公司此次向海南三家單位捐贈的4臺AED產品Philips HS1“智能救心寶”體外自動除顫儀,一直在歐、美、日等國均居市場份額首位,并屢獲殊榮。
據悉,飛利浦公司此前已聯合海南醫學院,在三亞國際鳳凰機場、南山旅游文化景區舉辦了類似培訓。今天的捐贈儀式結束后,飛利浦公司的專業人員,又在海南醫學院現場舉行了自動體外除顫設備(AED)使用技術的培訓。

相關閱讀
- 14類耗材,最低價聯動2024-11-27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再擴圍!2023-07-27
- 國家六部門發文,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2023-07-26
- 當國產器械玩起「高端局」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