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會,重點支持四大醫療器械領域
9月13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藥監局局長李利、國家藥監局副局長趙軍寧、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黃果、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雷平出席現場。
圖源:中國網
發布會內容覆蓋創新醫械審批、醫療器械管理法草案、藥械監管等多方面
國家藥監局局長李利
根據發布會信息,將加大對醫械研發創新的支持,確立四大重點支持器械領域,完善醫械管理法律法規體系,推進醫療器械“一碼管全程”,關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信息化、智能化推進高效能治理。
01
1-8月創新醫療器械獲批46個
確立四大重點支持器械領域
2018年國家藥監局組建以來,先后發布了357個藥品和494個醫療器械審評技術指導原則,超過了過去幾十年的總和。
今年1至8月,國家藥監局批準創新藥品31個、創新醫療器械46個,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9.23%和12.16%。
截至目前,國家藥監局已批準296個創新醫療器械上市,這些創新醫療器械主要集中在植介入類設備、高端影像設備、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等高端領域,部分產品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會上提到,確立人工智能、新型醫用生物材料、高端醫學影像和醫療機器人四大重點支持領域,破除產業發展的“堵點”和“難點”。
國家藥監局全力促進醫療器械研發創新,推動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創新產品。已經遴選出48個人工智能和40個生物材料高端醫療器械項目,在申報時給予重點支持;成立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生物材料和高端醫療裝備3個創新合作平臺。
對國家重點支持的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在審評審批、檢驗核查等方面加強服務指導;加快臨床急需產品的審評審批,將符合條件的產品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縮短技術審評、注冊核查、注冊檢驗等各環節時限,加快審批步伐;積極支持創新藥械進醫院、進醫保;鼓勵跨國企業把原研化學藥品、生物制品和高端醫療裝備等轉移到國內生產。
02
醫療器械“一碼管全程”
違法行為“處罰到人”
國家藥監局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利用新標準、新技術、新工具強化監管。分步實施了醫療器械唯一標識制度,建立了唯一標識數據庫,推進醫療器械“一碼管全程”。同時結合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網絡銷售迅猛增長的實際情況,持續推進網絡銷售監測平臺建設,采取“以網管網”辦法,加強問題的發現和處置。
目前納入日常監測的網站2.7萬余家,平均每月監測產品頁面超1000萬個,在網絡監測、風險預警、鎖定風險、核查處置、消除風險等方面,已經建立了一套跨層級協同聯動機制。
下一步將繼續加快發展智慧監管,關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信息化、智能化推進藥品安全的高效能治理。
針對醫械監管,會上還提到:聚焦集采中選藥械等重點產品,農村、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推動實現藥品風險排查、研判、處置常態化、長效化。
加強與公安、衛生健康、醫保等部門的協調聯動,健全行刑銜接、聯合懲戒等制度,加大執法辦案力度,有力震懾藥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行為。
緊盯重點產品、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點企業,深入開展藥品經營和使用專項檢查、特殊藥品專項檢查、醫療器械注冊人委托生產專項檢查、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監督抽查等。
綜合運用典型案例曝光、公布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手段,落實違法行為“處罰到人”,實施聯合懲戒、行業禁入、從業禁止,嚴懲重處違法犯罪。
03
國家藥監局解讀
醫療器械管理法出臺意義
8月28日,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公開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見稿)》意見,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見稿)》。
《意見稿》共十一章、190條,涵蓋醫療器械研制、生產、經營、使用各環節,以及標準、分類、警戒、召回等多方面,醫療器械創新、研制、融資、審評審批、監督、編碼、國際化、通用名、臨床試驗、網絡銷售等都被重點提及(詳見:醫療器械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附全文+劃重點)。
會上提到,醫療器械管理從行政法規上升到法律,不僅是提高法律位階,更是內容上的提質升級,制定《醫療器械管理法(草案)》主要有三個方面考慮:
首先這是促進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活力持續迸發,年復合增長率多年超過10%,有必要制定專門法律,將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從科技投入、財政支持、能力建設、行業規范、產學研銜接、全產業協調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統的規定。
其次,這是全面系統規定醫療器械監管制度的重要保障。制定專門法律,將為醫療器械行業治理提供更全面、更系統、更權威的法治支撐。
第三,這是中國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必然要求。制定專門法律,有助于對接國際醫療器械管理法律制度,更加充分、有效發揮我國在相關國際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來源:賽柏藍器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