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引發熱議:海外投資尋新機
“未來10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醫療器械企業應走出國門,尋找機遇,通過海外合作、并購來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來自中外醫療器械企業、風險投資機構、政府主管部門及相關科研院所的代表,近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醫療器械高峰論壇”上,就醫療器械的研發、創新與運營等熱烈討論,投資海外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黃金時期”
麥肯錫上海分公司董事兼大中華區醫療行業負責人樂誠鐸認為,近幾年,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使醫藥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醫療器械行業雖“小步慢跑”,但與藥品行業相比,它仍處于初期階段。
據統計,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占全球醫藥市場總規模的42%,并呈持續擴大之勢,而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僅占國內醫藥市場總規模的14%,與全球醫療器械市場42%的占比相去甚遠,與全球人均醫療器械消費水平相比,我國還有5~6倍的提升空間。
樂誠鐸認為,隨著中國醫改的不斷深化,特別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健康投入的增加、人口老齡化以及國家對醫療器械技術創新的大力扶持,未來10~15年將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拿來主義”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是,受多重因素影響,醫療器械行業創新動能不足。要提高創新能力,除國家大力投入,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外,還有一條出路就是——拿來主義。”齊云創智工坊總經理金克文的一席話引人關注。
他指出:“跨國公司看好中國醫療市場,紛紛搶灘,在中國成立子公司。但是,國內企業從他們那里獲得技術支持的可能性很小。近幾年,國外融資環境惡化,歐美的很多創新型小公司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正面臨困境,國內有條件的醫療器械企業應走出國門,挑選一些適合的、擁有先進技術甚至一定市場的公司,通過合作、并購來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縮短在研發上的差距。”
樂誠鐸贊同這一觀點。“通過合作、并購取得領先的技術來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通過創新,把昂貴的進口醫療器械經技術消化轉變為費用相對低廉的自主產品,不僅可以在國內市場上分得一杯羹,而且有助于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跨國醫療器械企業占領中國市場給本土企業造成的被動。”他指出,“從國內已經走出去的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除歐美市場外,這些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在新興市場上大多搶到了一席之地。”
來自本次論壇主辦方——蘇州生物納米園的首席執行官劉毓文也強調,國內企業只有通過合作、開放、交流,才能促進醫療器械產業水平快速提升。走出去,把專家帶進來,才能加快醫療器械創新水平。據他介紹,2011年,蘇州納米園區促成了一項很有意義的醫療器械合作項目,即由跨國醫藥公司投資,由蘇州納米園區提供場地和財務支持,哈佛大學提供技術合作——這種合作也顯示出當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強大吸引力。
“回看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歷程,在二三十年前,包括低端醫療器械在內的很多國產醫療器械產品,與國外差距都很大。而今,這種差距主要存在于高端。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中國醫療器械的產業基礎已打得很好,只要找到合適的路徑,快速提升創新能力,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就能夠縮短在高新醫療器械領域上的差距,增大市場份額。”軟銀中國主管合伙人華平說,“過去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兼并收購并不多,但是,未來兼并收購會越來越多。”
金克文也認為,近幾年,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六七年前,美國的4家公司占國內支架市場80%~90%的份額。如今,這4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已縮小到20%。“通過提高創新能力,中國在醫療電子、骨科、醫學影像方面,遲早會把主導權奪回來。而走出國門,通過合作、并購搶占海外市場,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實現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也是中國醫療器械做大做強的捷徑”。

相關閱讀
- 海南兩名衛生廳官員泄露醫療設備采購信息斂財獲刑2014-05-15
- 醫療器械產業將迎招標降價新考驗2014-04-21
-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積極為城鄉基層醫療體系建設提出設備配備及采購建議2008-12-17
- 金融海嘯沖擊醫藥行業 器械廠家樂觀應對200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