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顱腦損傷89例伴合并傷急診救治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重型顱腦損傷伴合并傷的急診救治方法。方法:回顧分析89例重型顱腦損傷伴合并傷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治愈50例,占56.2%,殘疾17例,占19.1%,死亡22例,占24.7%。結論:認真抓緊救治的“黃金時間”,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正確處理合并傷,重視并發癥的綜合治療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早期診斷;早期手術;并發癥
現代社會中,交通意外事故傷害、高空墜落傷害等因素不斷增多,已成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最大的傷害之一。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急診救治重型顱腦損傷89例伴合并傷,現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89例中男性64例,女性25例;年齡4~74歲,平均39歲,其中18~40歲65例。致傷原因:車禍傷64例,高處墜落傷12例,打擊傷7例,其他傷6例。
1.2 傷情 本組閉合性損傷61例,開放性損傷28例;其中腦挫傷53例,硬膜下血腫13例,硬膜外血腫8例,腦內血腫6例,腦干損傷6例,顱骨骨折23例。合并其他部位損傷32例,其中骨盆脊柱四肢骨折28例,肝脾破裂9例,腎挫傷7例,創傷性濕肺9例。
1.3 臨床表現 受傷后均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呼吸困難、休克等癥狀,GCS≤8分。本組有26例出現腦疝,5例心跳呼吸停止,19例肺部感染,22例水電解質平衡紊亂,26例血糖升高,11例消化道出血。
1.4 診治方法 本組89例就診時間為傷后30min~6h,患者來診后,依“ABC”預案積極組織搶救。行查體,必要的輔助檢查及必須的術前準備,采用心電監護儀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并觀察瞳孔變化。快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留置針輸液調節液體進入體內速度),輸高滲鹽水、代血漿、全血等,用甘露醇或速尿、激素降顱內壓。對呼吸不穩定或嘔吐頻繁者立即予氣管插管并吸氧。對開放性和骨折患者立即包扎傷口并做外固定。腹部穿刺初步考慮有腹腔臟器損傷可能性者,經B超、CT檢查,診斷明確后,立即急診手術。本組6例腹、腦同時急診手術,腦部手術21例。
1.5 結果 本組病例隨訪2年,能參加日常工作、生活自理者50例,占56.2%;殘疾17例,占19.6%;植物狀態2例,占2.3%;死亡22例,占24.7%。
2、討論
2.1 重視救治時間 重型顱腦損傷的病理損害嚴重,救治不及時常導致死亡。在救治緊急情況下,不應行耗時性輔助檢查,常常靠病史、體檢、穿刺等簡便快捷的方法,結合GCS計分,即可迅速作出傷情判斷,在整個救治過程中應分秒必爭。研究表明:傷后10min內“白金時間”是給予救命性治療,絕對缺氧5min即可造成腦死亡;傷后1h是救治的最佳時機,即所謂“黃金1h”①。本組治愈50例(占56.2%)就是抓住了這個時機。
2.2 重視院前急救和早期診治 重型顱腦損傷的現場急救主要進行急救、氣道處理、出血控制和骨折固定。心跳呼吸停止者予以心肺復蘇,呼吸不暢者應予氣道清理、吸痰,必要時行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觀察意識狀態和瞳孔變化,確定傷情監測生命體征,確定有無胸腹、脊柱、四肢等復合傷,作出初步診斷,給予適當的急診處理。現場救治原則:搶救生命(ABCD)原則,保持呼吸道暢通、人工呼吸、維持有效循環,轉運、藥物治療等②。重型顱腦損傷的早期診治至關重要,由于患者受傷后均有不同意識障礙、呼吸困難、休克等,難以提供病史,所以應當及早進行頭顱CT檢查,并根據患者的GCS評分,神經系統定位體征和CT掃描結果確定顱腦損傷的病理類型及病情程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有手術指征應完善術前準備急診手術,以免耽誤手術的最佳時機。顱腦損傷患者手術時機與預后關系密切,早期手術的患者預后較好,手術過晚者預后差。對腦疝者,可在急診搶救室內行顱內血腫或腦室穿刺引流,顱內壓降低后,再行開顱清除血腫。本組有2例于急診搶救室進行腦室穿刺引流術,為治療爭取了時間,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2.3 正確處理合并傷 本組病例中有32例伴有合并傷,其中以骨折最為常見,其次為肝脾破裂等。在處理重型顱腦損傷時,應密切注意和警惕合并傷的可能性,對伴有休克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合并骨折、胸腹腔臟器損傷破裂出血,對血氧一直低的患者應考慮是否有創傷性濕肺。重型顱腦損傷伴合并傷的患者救治應本著多學科聯合救治,以便對傷情進行全面迅速判斷,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明確致命傷所在,決定救治方案時應本著優先處理危及生命的原則。對出現顱內壓增高危象又有腹腔內大出血時,應同時進行手術,防止顧此失彼③。本組有腹、腦同時手術6例,搶救成功4例,成功率占66.6%。
2.4 積極防治并發癥 并發癥是重型顱腦損傷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本組因并發癥死亡5例,占總死亡的22.7%,重型顱腦損傷有著相對常見的并發癥,正確處理并發癥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只有醫護人員采用正確治療方法,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殘率④⑤。并發癥的出現與重型顱腦損傷后長期臥床,全身應激反應狀態,顱內高壓對下丘腦和腦垂體功能的影響及治療過程中脫水劑、激素使用等因素有關。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顱腦損傷常見的并發癥,我們常規使用胃黏膜保護劑,以洛賽克抑制胃酸分泌尤為重要,對于已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時予以禁食,及時輸血補液,防止休克,加強心電監護。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狀態,出現水、電解質紊亂時及時糾正。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多有血糖升高,血糖水平和預后呈負相關。大量葡萄糖經無氧酵解途徑,產生大量乳酸和氫離子,致細胞內酸中毒,并促發一系列病理反應,加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早期適量應用胰島素有腦保護作用。肺部感染也是重型顱腦損傷的常見并發癥,預防性氣管切開,加強護理,促進肺部引流及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加強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感染。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抓緊“黃金時間”救治,早期診斷,及早手術,正確處理合并傷,重視并發癥的治療是救治成功的關鍵,可降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殘率。
【參考文獻】
[1]劉敬業.急性顱腦損傷10730例臨床分析.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7,23(7):510-512.
[2]江基堯,張玉琪,劉伯運,等.顱腦創傷現場急救與并發癥處理及康復治療.中華神經科雜志,2008,24(6):405-407.
[3]樊尋梅,李青盛,王佩燕.我國急診醫學的現狀與發展對策.急診醫學,2000,9(6):364.
[4]許民輝,鄒詠文.顱腦損傷的并發癥及其處理.創傷外科雜志,2003,5(6):472-474.
[5]杜向陽,李道昌,楊克請,等.重型顱腦損傷169例救治.安徽醫學,2003,24(1):38-39.

相關閱讀
- 重型顱腦損傷臨床分析201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