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借助先進醫療器械 兒童胸外科手術不再可怕
新華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梅舉教授(右二)在檢查患兒病情(朱家全攝影報道)
新華網上海1月28日電 《心臟瓣膜疾病理論與外科治療技術》研討會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舉行,研討會由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梅舉教授主持并授課,另聘請國內著名的胸外科及小兒外科專家授課并進行手術演示。該活動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50余位心胸外科優秀學員。期間,全體學員圍繞外科微創治療先心及兒童瓣膜手術展開了激烈討論和論證,成果顯著。
“七十年代以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很難治療,導致不少患者聽天由命,”新華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梅舉說,“以前沒有體外循環技術,如果實施開胸手術風險太大。但現在由于人體在醫療器械的幫助下,不僅能在體外進行血液循環,而且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冠狀動脈和大血管等一般的心臟外科手術在精密儀器的定位操作,已經沒有老百姓想象的那么可怕。兒童的血管比成人細好幾倍,成功率也已經很高了。”
據悉,新華醫院心胸外科由我國第一代的著名胸心外科專家梁琪琛教授于1958年創立,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現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國內一流 的心胸疾病診治中心,在心臟瓣膜病、嬰幼兒及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胸部大血管病、食管癌、肺癌手術及胸腔鏡手術等外科治療領域具有顯著的特色和優勢,學科人才云集,設備先進齊全,是國內集成人和小兒于一體的最全面的心胸血管疾病診治中心,在國內外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尤其是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并發肺炎、心力衰竭和肺高壓等癥狀。梅舉告訴記者,特別是肺高壓,一般認為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如在2歲以內手術,術后肺動脈壓力能恢復。另外,如肺動脈壓力不斷升高超過體循環壓力,則會產生血液從右向左分流,患兒出現青紫,也就是艾森曼格綜合征,失去手術機會。新華醫院心胸外科采用最新的超微創技術 ,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的患兒。手術僅作3cm左右的微小切口,為小兒室缺和房缺施行封堵手術。手術效果好、時間短、費用低、并發癥極少。此類手術的開展將為2歲以內的室缺小嬰兒帶來福音。
不僅如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采用自主設計的漏斗胸矯治鋼板,在胸腔鏡下成功地為一名17歲男孩實施了漏斗胸矯正手術。該新術式進一步優化了國際上多年來運用的“微創漏斗胸矯正術”(NUSS手術),不但滿意地矯正了胸部畸形,而且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減少手術創傷及術后并發癥,顯著地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減少手術費用,其中僅材料費用就減少了50%以上。新華醫院心胸外科將自主研發的器械運用到了臨床,走通了從專利到產品的轉化道路,帶動國內醫療器械工業的發展,打破國外產品在國內的壟斷地位,也是醫院從人性化醫療角度出發,真正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上一篇: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迎來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