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3例已婚職業婦女子宮肌瘤患病情況分析
【摘要】目的:總結已婚職業婦女子宮肌瘤發病特點。方法:對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婦科病普查3753例已婚職業婦女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3753例婦女共查出子宮肌瘤465例,患病率為12.4%。40~49歲為子宮肌瘤的高發年齡,與其它年齡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從事制造業等工廠工作的女工子宮肌瘤發病率均顯著高于公務員、職員及教師(P<0.01);不同孕次組子宮肌瘤發病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伴有婦科炎癥者的子宮肌瘤患病率明顯高于不伴婦科炎癥者(P<0.01)。結論:已婚職業婦女子宮肌瘤患病與女工的年齡、職業、孕次及是否有婦科炎癥有密切關系,已婚職業婦女是目前婦科病防治的重點人群。
【關鍵詞】子宮肌瘤;患病率;婦科病普查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的生育年齡婦女。本文對在我院行婦科門診行婦科病普查的3753例已婚職業婦女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了解現階段已婚職業婦女子宮肌瘤的患病情況,探討有效的干預措施。
1、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婦科門診行婦科病普查的已婚婦女為對象,其中在職3438例,離退休315例。
1.2 方法
采用統一婦女病普查表格,由體檢小組的婦科醫生詢問病史、填寫體檢表,對普查對象進行常規的婦科檢查、宮頸刮片、陰道分泌物檢查及B超檢查。診斷按《婦產科學》第6版的診斷標準。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輸入計算機,并用SPSS10.0統計包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子宮肌瘤的患病率
在3753例普查對象中,查出子宮肌瘤465例,患病率為12.4%,患者年齡最小24歲,最大75歲。B超檢查子宮肌瘤最大為7.0cm×5.5cm,最小為0.2cm×0.2cm。單發性肌瘤370例,多發性肌瘤95例。
2.2 子宮肌瘤與年齡的關系
40~49歲為子宮肌瘤的高發年齡,與其它年齡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子宮肌瘤發病與職業的關系
從事制造業等工廠工作的女工子宮肌瘤發病率均顯著高于公務員、職員及教師(P<0.01)。
子宮肌瘤與患者年齡的關系
*與其它各組相比,P<0.01。
子宮肌瘤與患者職業的關系
*與其它各組相比,P<0.01。
2.4 子宮肌瘤與孕次的關系
不同孕次組子宮肌瘤發病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 子宮肌瘤與婦科炎癥的關系
伴有婦科炎癥者的子宮肌瘤患病率明顯高于不伴婦科炎癥者(P<0.01)。
子宮肌瘤與孕次的關系
χ2=9.38,P<0.05。
子宮肌瘤與婦科炎癥的關系
*與不伴婦科炎癥組相比,P<0.01。
3、討論
子宮肌瘤發病率較難統計,很多患者無癥狀或因肌瘤很小而沒被發現,因此臨床報道的發生率遠較其真實的發生率為低①。本組調查資料顯示,已婚職業婦女子宮肌瘤患病率為12.3%,比辛穎等②報道的子宮肌瘤發病率8.85%為高。這可能是近年已將B超納入婦科普查常規,從而提高子宮肌瘤的檢出率有關。同時也可能因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及家庭壓力大,易導致精神緊張,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而誘導發病。而制造業等工廠婦女由于長期的接觸笨類化學物品及一些金屬離子,導致其子宮肌瘤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它職業婦女。因此,應針對婦女的職業特點,將職業病防治、婦科病普查與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她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本組資料顯示,40~49歲年齡組職業婦女患病率最高,占20.5%,明顯高于其它年齡組(P<0.01)。雖然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但經典的研究證實子宮平滑肌瘤是一種卵巢性激素依賴良性腫瘤,女性激素在其發生中起關鍵作用③。雌激素能促進肌瘤生長已是學者們的共識,傳統的觀點認為,孕激素能抑制子宮肌瘤的生長,但Maruo等研究發現孕激素在肌瘤的發病亦起到重要作用④,Bazot等⑤研究顯示口服避孕藥能使性激素水平紊亂增加子宮肌瘤的發生機率增加。我們的研究顯示職業婦子宮肌瘤的與孕產次有關系,這可能與妊妊娠導致的性激素變化有關。
本資料還顯示,職業婦女子宮肌瘤患病與是否患有婦科炎癥有明顯關系,伴有婦科炎癥者的子宮肌瘤患病率明顯高于不伴婦科炎癥者(P<0.01)。雖然多數學者對過去認為婦科炎癥是子宮肌瘤的誘因之一的說法未持認可態度,但也有研究發現子宮肌瘤的發生與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關系,婦科炎癥仍是影響婦女生殖健康的最常見原因,所以防治生殖道感染仍然是當前婦女病普查的核心內容之一,應爭取政府部門配合,共同做好婦科病普查普治工作,才能使影響婦女生殖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得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而整體提高婦女的生殖健康。
【參考文獻】
[1]鄭玉鳳,金黎,彭秀慈.4386例婦女婦科病普查子宮肌瘤發病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5):542.
[2]辛穎.1327例女職工子宮肌瘤流行病學因素分析[J].中國廠礦醫學,2003,16(2):170.
[3]史金鳳,尹伶.子宮肌瘤病因及發生機理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1,17(1):17.
[4]Maruo T,Ohara N,Wang J,et al.Sex steroidal regulation of uterine leiomyoma growth and apoptosis[J].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2004, 10:207 220.
[5]Bazot M,Darai E,Rouger J,et al.Limitations of transvaginal sono 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2,20(4):605 611.

相關閱讀
- 超聲消融治療子宮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012-04-24
- 子宮肌瘤與不孕2011-09-26
- 陰式非脫垂子宮切除術53例分析2011-09-22
- 首臺“奧洛克”婦科內窺微創系統落戶南昌200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