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捆扎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21例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子宮捆扎在治療剖宮產術中出血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2年來在我院剖宮產術中,行子宮捆扎(21例)和宮腔紗條填塞(39例)的病例,分析比較24h內的出血量、產后出血發生率以及術后血漿中的選擇素D二聚體。結果:與宮腔填塞組相比,子宮捆扎組24h內的出血量、選擇素和D二聚體顯著減少,產后出血率降低(P<0.05)。結論:子宮捆扎是治療剖宮產術中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關鍵詞】 剖宮產 子宮捆扎 宮腔填塞
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病情兇險,是產科危重患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術前有效控制誘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是預防的關鍵,而術中早識別,做到積極果斷治療,則能有效的防止產后出血,甚至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和MODS發生。本文總結了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剖宮產術中,因出血多而行子宮捆扎和宮腔紗條填塞的病例,分析治療結果,評價子宮捆扎在治療剖宮產出血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因剖宮產術中,因出血多而行子宮捆扎的患者21例,術后出血量180ml~540ml;行宮腔紗布填塞的患者39例,術后出血量270 ml~710ml,年齡23歲~42歲,孕周37周~42周。導致術中出血的誘因和原因有宮縮乏力、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子癇前期(重度)、胎盤早剝和血小板減少癥等。
1.2 方法
1.2.1 子宮捆扎法(BLynch technique) 見圖1①,腸線在子宮切口下緣距右側3cm處進針入宮腔至切口上緣距側方4cm出針,由宮底垂直繞向子宮后壁,與前壁相應部位進針入宮腔,水平出針至左側子宮后壁,將腸線拉出,垂直至宮底繞至子宮前壁,進針左側切口相應上下緣,在助手加壓宮體協助下,牽拉線頭和線尾,收緊,見切口和陰道無活動性出血后,打結,繼而縫合子宮切口。
1.2.2 ELISA法檢測 采術后靜脈血,分別置于含有109mmol/L枸櫞酸鈉抗凝劑和EDTAK2抗凝的硅化管中,3000r/min離心10min,收集上層血漿置于-30℃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檢測D二聚體和P選擇素,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P選擇素和D二聚體試劑盒為上海門捷生物技術公司產品)。
1.3 觀察指標 24h內出血量、產后出血率以及術后血漿中的P選擇素、D二聚體濃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24h內出血量及P選擇素、二聚體比較子宮捆扎組24h內的出血量顯著少于宮腔填塞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樣,其P選擇素和D二聚體顯著小于宮腔填塞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注:*與宮腔填塞組P<0.05。
2.2 子宮捆扎術產后出血發生率顯著低于宮腔填塞 P<0.05。
注:*與宮腔填塞組比較P<0.05。
3 討論
針對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的治療,除應用機械性或物理方法刺激子宮收縮外,宮壁還可以注射縮宮素、米索前列醇、欣母沛等。經這些處理無效時,甚至發展到子宮切除。多年來,宮腔紗條填塞的臨床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產后出血的發生,防止發展到DIC和子宮切除階段。但宮腔填塞紗條一方面增加術后感染的機會;另一方面,宮腔紗條抽出后,一些孕婦仍出現大量出血。2年來,本院醫務人員采用子宮捆扎法治療術中出血取得良好的效果。
選擇素大多存在于血小板α顆粒膜上的膜糖蛋白,具有介導活化血小板或內皮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黏附的功能,在早期出血和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②③。二聚體(DDimer)作為交聯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它的升高反映了機體凝血活性升高和血栓形成,是診斷活動性纖溶較好的指標,對血栓形成性疾病如DIC、深靜脈血栓形成、腦血管疾病、肺栓塞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診斷價值④。本研究結果發現,子宮捆扎術后的出血量顯著少于宮腔填塞,產后出血的比例也顯著低于宮腔填塞組;同樣,其P選擇素和D二聚體的濃度顯著小于宮腔填塞組。可見,與宮腔填塞相比,子宮捆扎法更能有效地減少產后出血,防止DIC的發生。
宮腔填塞和子宮捆扎作為搶救剖宮產術中出血的兩種重要措施,操作簡便,能保留子宮,生育功能不受影響,減少孕婦痛苦及費用,適合于各級醫院。根據本研究,相對于宮腔紗條填塞,子宮捆扎治療剖宮產術中出血更為有效,是搶救術中出血的重要措施。但是,對于前置胎盤所致術中出血,由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剝離后子宮下段收縮差,剝離面彌漫性滲血,局部填塞壓迫為妥??梢?,選擇適宜治療方法需根據病情而定。如術中發現宮腔填塞和子宮捆扎不能達到有效的止血,子宮切除仍是搶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5846.
[2] 宋玉強,李繼鋒,韓仲巖.顆粒膜蛋白140與腦缺血[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7,5(2):7879.
[3] Dunlop LC,Skinner MP,Bendall LJ,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GMP 140 (P selectin) as a circulating plasma protein[J].J Exp Med,1992,175:1147.
[4] 李麗娜,王曉寧,熊紅梅.D二聚體的檢測與臨床意義[J].現代診斷與治療,2001,12(1):63.

上一篇:正確選擇分娩方式,降低剖宮產率
下一篇:陰式非脫垂子宮切除術53例分析
相關閱讀
- 改良式子宮被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的應用體會2011-11-03